習慣了互聯網的套路,再加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算法,網絡每一次促銷,看起來很便宜,但是真正想要便宜,卻是一道又一道門檻,100減10元,500減50元……不斷的誘導消費者湊單。消費者消費能力有限,又搞出一個拼單,團購,不斷商品價格怎么降,也是有成本的,所以降價和各種送送是有底線的,最終損失的還是消費者。
就拿網約車來說,前期打車真的好便宜,幾乎是出租車的一半,而現在,大量車主涌入這個市場,網約車要的傭金超過30%,還談便宜嗎?還有就是最近各種買菜到家,價格便宜的更離譜,想到了網約車的套路,明白的人明白,這個價格在維持不了多長時間,而最終受傷了還是消費者。
電商的促銷,就是在價格上做文章,不降價,就送各種東西,也有某些電商平臺,和用戶玩起了數字游戲,在一大堆拼單,折扣中,讓你漸漸深陷其中,明明只想買一包5毛的紙巾,結果結賬的時候,卻買了一箱面巾紙。在佩服網絡電商的套路的時候,當用戶幡然醒悟,也許再也不會去了,因為算法很傷人,更傷人的是,費了老大功夫,其實根本就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惠。
言歸正傳,電商促銷的玩法早已經升級了,比如某多多的玩法,本來挺好挺有趣,結果,把拼字玩到了極端,就有一些過了,最終沒有把握好這個度,導致爭議不斷,而且終究沒有真正的讓人信服,某多多的玩法,還是給了我們 一些啟迪,想要玩到的好,需要做好以下幾點:
升級用戶體驗消費
越不可得,用戶會拼命的去求,比如抓娃娃機,獎品可能不過幾元錢而已,而需要花費幾十元甚至更多的錢,才能抓到這幾元錢的東西,很多人還樂此不疲,這是因為在消費中,加入了一個體驗消費。
在價格之外,又多了一份能力的承認,線下有抓娃娃機,線上有小程序,比如設計一款游戲,過關有獎勵,把商品鏈接嵌入一個足球的小程序中,每個微信號收到這個小程序的時候可以選擇傳球或者射門,射門意味著打開這個足球里面的禮券,傳球意味著放棄射門的機會,這個球被傳遞的次數越多,最終射門的時候爆出的高額禮券的概率就越大。
這樣的小程序設計并不是太難,而且有很多商家都在嘗試用這種方式,給予用戶更多的發揮空間,這種促銷的方式,也有一定劣勢,就是用戶過分關注比賽,而忽視的商品的本身屬性,導致商家做了大量的促銷活動,結果讓用戶只記得當初拿了多少分,卻不記得得了什么產品。
社交化獲得用戶
因為游戲化可以轉移有用戶的注意了,在社交化網絡流行的今天,商家走上這條路是必然的選擇,還是以小程序為例,如何讓一個小程序具有社交屬性呢?看起來很難,如果轉換思維,其實并不難。
本身小程序所依據的平臺就是微信,而微信作為最大的社交聊天平臺,天然就有互動的屬性,以社交群為渠道,以小程序為終點,很多商家最后都希望用戶能夠導入自己的小程序中,然后進行“收割”,收割這個詞用得有一些貶義,但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聯絡,就算用戶不進入小程序,作為引導用戶的群主,可以利用小程序這一簡單的工具,把商品調動出來,從小程序調動到群里,讓用戶直接可見,等于觸手可得,這樣大大簡化了各種中間程序,一個運營能力超強的群主,會把社交化電商搞得火熱。
拒絕套路 尊重用戶
現在的電商活動,套路太多了,為了省幾個錢,卻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有時候,算起來真不值當,而且電商更偏重于復雜的算法,以此套路用戶。
而隨著用戶的覺醒,他們對復雜的算法厭煩起來,更喜歡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,就算價格稍微貴一點,也不原因為此絞盡腦汁,被電商活動“忽悠”的地流轉。
這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玩法,懂得玩法的人成了專業人士,而很多吃瓜群眾退出來了,求助那些懂的人,以此拒絕套路,在最短的時間內,最便宜的價格,買到心儀的產品。
那么,網上促銷活動,可以繼續套路,可以繼續把玩法復雜化,而一些懂得的人持續跟進,從中獲得利益,然后把經驗傳授給小白用戶,或者直接替小白用戶操盤,這是一種玩法;還有一種玩法,就是恢復到商品本身的價值屬性,固然很看重價格,但更注重品質的研發,本著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原則,讓用戶真正的感到“實惠”,如此,自己才能脫穎而出,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競爭中,立于不敗之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