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那么一段時間,企業商城備受歡迎。但凡有點品牌、雄心的企業,都想要做企業商城。小打小鬧有之,做企業商城,賣自己家的產品;步步為營有之,做行業商城,賣自家的也賣同行的;雄心勃勃有之,做成區域性的乃至全國的商城。
然而,時間證明——阿里、京東等第三方商城獨霸天下,乃至第二梯隊的蘇寧都生存空間被壓縮。
但是,風水輪流轉,現在,或許是開始重新考慮建設企業商城了。
幾件事
為什么我們得出“應該考慮企業商城”這一結論呢?基于目前發現的這樣幾件事。
亞馬遜關店潮。由于國內外貿商戶刷單,引起亞馬遜的懲罰。大量國內外貿商在亞馬遜的店鋪被關閉,并且資金被凍結。這讓商家看到了“平臺”的一大弊端,所有權掌控在平臺手中而非商家自己手中。
平臺反壟斷。國內近期對平臺進行了一系列的反壟斷措施,包括禁止屏蔽外鏈、禁止要求商家二選一,針對第三方電商平臺的反壟斷,實際上為新的平臺出現,打開了一定的空間,企業商城等電商平臺類型,至少生存空間擴大了是。
成功案例。企業商城運營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了,品牌和大企業的成功率尤其高,例如,格力的企業商城、小米的企業商城等,都是企業商城運營成功的典范。
除過,如上因素推動企業商城建設之外,第三方電商平臺的弊端也開始顯露。
逃離中
第三方電商平臺存在那些弊端,促使商家逃離呢?
一是規則的問題。第三方電商平臺需要平衡用戶體驗和商家銷售額,而商家更看重訂單量。所以,平臺規則和商家操作之間存在天然的矛盾。為了提升訂單量,必然存在商家違背規則的問題,如“刷單”就屬于典型的“違規操作”。
二是入駐費用問題。根據我們的觀察,入駐第三發電商平臺的技術費用已經是10萬起步,并且技術服務費逐年上漲,這不包括推廣、廣告等費用。對于一些小型的創業公司而言,這或許是最大的支出。
三是推廣“刷單”問題。因為第三方電商平臺刷單的存在,導致“劣幣驅逐良幣”,那些不刷單的品牌和商家,要么被迫刷單,要么訂單較少。而“刷單”一定程度上可能對品牌造成一定的損害。
四是不可控風險。包括規則的修改、政策的變化、法律糾紛等等,都是不可控的風險。根據我們推測,入駐電商平臺之后,近些年,這些不可控風險似乎有增多的趨勢。
五是多平臺沖突。此前電商平臺存在明顯的“二選一”,現在雖然取消了這種“霸權”,但是平臺之間的“較勁”依然是存在的。商家如果想要在多個平臺同時運營,還是存在各種問題。
怎么辦
逃離第三方電商平臺之后,企業怎么辦呢?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建企業商城。
自建企業商城的好處當然很多,例如規則自己制定、擁有所有權、不存在商家競爭的問題。不過如何建呢?
根據我們的觀察,自建企業商城大致有三種模式:技術購買運營自主模式、自建自己運營模式以及模板企業商城模式。企業通常根據自己的預算、目的,選擇適合自己的企業商城模式。
綜上,我們認為——目前是自建企業商城的一個良好外部機遇期,有此雄心的企業可以試試。